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约六成
嫦娥四号探测器全球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;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正式开通;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;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试验车下线;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应用,“十三五”以来,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,创新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。据最新统计,2019年,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59.5%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(WIPO)最近发布了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。中国排名世界第14位,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进展。
59.5%的背后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。
--对创新要素的支持更加坚实。2019年,我国研发投入达到2.2万亿元,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,居世界第二位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龙海波说,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,研发资金继续稳定增长、投资强度再创新高也不容易。另一个创新要素,人才优势也凸显。2019年,我国研发人员专职当量将达到461万人年,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。
--科技成果产出更加丰富。国际科学论文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。2019年,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至36.1万件,居世界首位。
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进展。5年来,我国加强了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,在铁基超导、量子通信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的原创成果。高铁、5g移动通信等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也进入了世界前列。科技创新中平行运行和领先的比重不断提高。
59.5%的背后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势头。
坐在办公室里的河北安迪模具厂总经理张先贵点击了操作板,屏幕上的生产进度和交货时间一目了然。两年前,在生产旺季,张先贵经常不喝一口水。在利用工业互联网 "赶超时尚" 之后,模具厂带来了质的变化:每年节约管理成本超过 30 万元,产能效率提高了近 30%。
科技创新为产业优化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,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5G、工业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等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,产生了新的火花。
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,中国创新型经济模式初步形成。到 2019 年,高新技术企业有 225000 家,中小型科技企业 151000 多家。作为培育高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,高技术园区在过去五年中,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步提升。到 2019 年,169 个国家高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2 万亿元,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1% 以上。
尽管中关村创业建设 45 号注册办公室只是一个小窗口,但去年共登记了 8127 份合同。科技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妍说,2019 年,中国的技术合同周转率超过 2.2 万亿元,表明中国科技创新的活力得到了增强,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机制更加顺畅,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步伐加快。
59.5% 的背后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。
我们所做的是对液态金属的原创研究,在最初的几年里,这个项目的申请陷入了一堵墙。" 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科学与化学研究所的双重教授刘菁说:2017 年 1 月,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一个领先的重点研究项目,连续五年获得了 300 万元的资金,以鼓励免费探索。在稳定的资金支持下,团队研究成果继续出现。
实施创新带动发展战略,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。五年来,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,创新生态和创业生态不断改善。
2016 年 7 月,中国发布了 "关于进一步改进中央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",改革和创新了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方式。
改革评价体系,人才评价不是 "只看论文" 不看 "帽子" 的能力,"十三五" 以来,我国努力克服了 "只看论文、专业职称、学历、奖励" 等错误倾向,加快建立了符合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分类和评价体系,突出了质量贡献的绩效导向。
优化创新环境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。五年来,中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完善制度和机制,全面提高保护能力和水平。
近年来,中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减轻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的负担,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力。"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所研究员万金波说。